2024年11月24日

文旅| 徐家汇和光启公园的来龙去脉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1月30日 09:53 |
播放

谈到中国基督教历史,无法避开的人物是利玛窦。说到上海基督教历史,不能不谈的一个人物是徐光启。虽然徐光启是一名天主教徒,但是新教的基督徒也应该了解他的故事。

徐光启对中国的贡献很大,很多人只知道他是科学家,但他其实是个百科全书一样的人物,他不仅是科学家,也是天文学家,农业学家,军事家,同时他也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中第一个接受基督教信仰的。

徐光启的成就与他的信仰有着必然的联系。

“徐家汇”的由来 

对于笔者一个外地人,没有来上海之前,对徐光启唯一的印象就是《农政全书》的作者。并且在考试之后可能只会隐约记得有本《农政全书》,却不记得作者是谁了。几年前来到上海工作,工作地点是徐汇区,有机会听同事提到徐光启和徐汇区的关系。但仅仅是知道有关系,具体的渊源就不甚了解了。 

近日,笔者庆幸终于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徐光启和徐汇的渊源了。

上海有很多名人故居,而当中真正的本土上海人并不多。但是徐光启是地道的上海人,也是400年来最有名的上海人。徐光启出生于太卿坊(今上海黄浦区乔家路)。少年时代在龙华寺读书。后来徐光启的父亲去世(1607年),徐光启回到上海,为父亲徐思诚守孝3年。守孝期间,徐光启在法华泾南面、肇嘉浜西侧,即徐家汇西面建设了一所农庄,他在那里从事农业实验,种甘薯、植棉花,著书立说。 

徐光启逝世之后,后人遵从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这里,他的后裔,也在此繁衍生息。再后来,后代多了起来,逐渐成了一个小镇,叫做“徐家厍”(厍shè,村庄的意思)。加之上海本是河流聚集的地方,这个地方曾是蒲肇河、肇嘉浜、法华泾3条河流汇合之处,所以有了“汇”字。后来,“徐家厍”逐渐喊成“徐家汇”。现在简称“徐汇”。

光启公园

要了解徐光启,需要先来光启公园,这里可以最近距离地接触徐光启。因为这里有徐光启墓以及徐光启纪念馆。

光启公园原名南丹公园,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1983年因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而改为现名,园内主体建筑是徐光启墓。 

光启公园——徐光启墓 

中国是一个礼制的国家,官员去世后,国家一般都会给官员兴建墓碑。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是一品重臣,国家首席文官。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十一月初八,徐光启病逝于任上,崇祯皇帝闻讯辍朝7天,特地为他赐祭,谥“文定”。

A,石牌坊与石像

进入光启公园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工精美大气的石牌坊。石牌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这是按明代墓制重修的牌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加赠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牌坊柱上镌有对联,上联为“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为“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穿过石牌坊,不远处一座高大的十字架墓碑赫然立在眼前,徐光启夫妇以及4个孙子孙媳妇的墓穴葬在十字架墓碑的后面。通往墓碑的道路两侧是依次排开的石羊、石虎、石马、石翁等(石像和石牌坊在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坏,部分为后来仿制修补)。

B十字架墓碑

徐光启的墓碑是我国第一座建有十字架的官员墓碑。来到十字架墓碑前,可以看到拉丁文的墓志铭。因为拉丁文是天主教的官方语言。其他三面有马相伯为他补写了一篇中文碑文。马相伯所写的碑文等同于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的一个缩影。

碑文简单介绍了徐文定公后,却从最早来东方传教的耶稣会会士沙勿略开始写起。沙勿略虽然没能成功踏足中国内陆,但他去世之前在广东上川岛“哭望三洲”。沙勿略的故事传回意大利,天资聪慧的利玛窦,本来奉父母之命在罗马学习经商,结果在此期间学了神学,立志跟随沙勿略。利玛窦从澳门进入中国。与此同时,徐光启虽然十几岁就考上秀才,学问很好,但是因为科举制度的腐烂,徐光启一直无法考中举人,他自嘲“在科举的烂泥路上爬了半辈子”。在准备考试期间,很多人请他做家教。徐光启走遍半个中国寻求真道。他对佛教、道教以及儒教思想都有深刻地研究。但是还是有一种无名的“饥渴”。 

为谋生,徐光启曾经在韶州(广东韶关)做家教,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十字架。他拜访天主教堂,感到震撼,但是心里也存有很多疑问,由于当时利玛窦离开韶关,他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再后来,徐光启要到北京参加考试,路上经过南京。在南京的“白下”这个地方有利玛窦建立的天主教堂,徐光启与利玛窦终于见面。这是中西文化史上的大事,这一相会,也是中西文化第一次历史性相会。有人认为明明中西文化从战国时期,汉朝时期已经有了,怎么现在才开始? 

文化有外围的文化,如商业文化,也有核心的文化,科学、哲学和信仰。而信仰是最核心的文化。徐光启在白下逗留一星期,与利玛窦交流后,豁然开朗。就在那里受洗接受信仰。成为中国接受基督信仰的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徐光启与利玛窦的相会,在文字、绘画和雕塑作品中都有记载。

明朝没有发生过全国性的教会迫害事件,这也与徐光启有关。当时也有士大夫上书皇帝攻击教会,否定基督信仰。但徐光启极力为教会神父辩护,因其文章和人品都极具说服力。教会在当时的处境还算不错。碑文最后一句,“石弗烂兮失弗爰。”就像石头不会烂掉一样,我们美好的信仰不应该被怠慢和遗忘。

C徐光启墓

十字架墓碑的背后就是徐光启的墓地,墓前有徐光启半身花岗石雕像。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主穴葬着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葬着他的四个孙子和孙媳。 

徐光启只有一个儿子,但是后代很兴旺,并且大多承袭基督信仰,出了很多神学家、学者和神父。近代最有名的当属宋氏三姐妹的母亲倪桂珍,倪桂珍是徐光启第十七代后人,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 

光启公园——雕塑

公园里几个重要的雕塑作品展现了徐光启的百科全书身份。

雕塑1科学,《徐利谈道》徐光启和利玛窦的相会:徐光启手握毛笔,代表中国文化,利玛窦手拿鹅毛笔,代表西方文化。徐光启身着明朝官服,利玛窦则身穿儒家学士官服,这也看出利玛窦想要融入中国文化的决心。徐光启和利玛窦一起合译的《几何原本》,是第一部汉译欧洲经典数学著作。 利玛窦在与徐光启交流知识的时候,也在交流着哲学和信仰。

雕塑2农学,《桑园试种》演绎了田间地头,一个孩童正在地上端看试种的农作物,而老汉正与便服着装的徐光启讨论着什么,徐光启手捧试种的甘薯,神色平和,整个作品宁静祥和。古时候黄淮地区,河水常常泛滥,灾民很多。为了让老百姓能吃饱饭,徐光启迫切想找到一种对节气要求不高、扛捞扛旱的植物。他引进很多植物,试种。发现红薯这种植物不但生命力强,果子,叶子都可以吃。于是写下《甘薯疏》奏请皇帝全国推广。甘薯在那个年代拯救了很多中国人的生命,有教内人士认为甘薯是那个时期上帝给中国人的吗哪。

雕塑3天文学,《夜观星象》。雕塑中徐光启在夜晚观察星象,小书童却趴在桌子上睡着啦。可见天文工作的辛苦。徐光启曾经做天文台台长,正因为他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才有了中国古代最好的天文著作《崇祯历书》。《崇祯历书》中引进了西方天文学和数学的知识,广泛地使用西方天文仪器,甚至详细介绍了当时欧洲天文学家伽利略的方法,并第一次使用了望远镜观察天象。

雕塑4军事,《督造火炮》。徐光启一身官服站在大炮边,与一洋人一起似乎在眺望远方的战事。据介绍,这座雕塑主要以1629年他守卫京城之时督造“红衣大炮”的场景。

这四尊雕塑再现徐光启“西学东渐”、“睁眼看世界”的历程,记录着这位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农学家、天文学家和军事家的光辉成就。

光启公园——徐光启纪念馆 

徐光启纪念馆的院子是明代完整院落,唯一缺少的是后花园。明代的建筑结构精致,雕刻传神,典雅古朴。2003年,上海现存最古老的民居南春华堂因抢救性保护搬迁于其中,被辟为徐光启纪念馆。

徐光启纪念馆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展陈面积220余平方米,分为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四个部分,馆藏有徐光启画像、手稿手迹、文献著作等珍贵资料。展现徐光启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伯乐焦竑[hóng]

在纪念馆,我们看到了徐光启被主考官焦竑选中的故事,焦竑可以说是徐光启的伯乐。

当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在南京相会,随后徐光启进京赶考。这次考试参加的人很多。徐光启在第一批阅卷中就被淘汰了。被选上的卷子需要交给主考官审阅,然后确定名次。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是焦竑,焦竑自己深受科举之害,49岁才考中状元。焦竑看不中选上来的文章,觉得没有一篇可以做第一名、第二名。就让人从落选的卷子中拿出几份看看。下边的官员从众多卷轴中随意拿出一筐,焦竑随手拿起一个卷轴,没想到阅后拍案叫绝:“此乃当今大儒也!”这分让焦竑赞叹不已地试卷出自徐光启之手,考试第一名就此确定。徐光启终于从科举的烂泥中站了出来。

此时徐光启已近42岁,考试成绩出来后,又一喜讯传来,老家来信说夫人怀孕三月。与利玛窦见面之后,徐光启不仅解开人生的困惑,人生的道路也戏剧性地翻转。要知道徐光启16、17岁结婚,可是20多年他的夫人一直没有怀孕。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也是非常悲哀的事情。这之后不久,徐光启的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徐家此后开枝散叶。

坤舆万国全图 

在纪念馆可以看到利玛窦专门为中国人所绘制的、把中国放在中心位置的第一幅中国版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徐光启和其他一些人一起加上中文说明。据说徐光启在北京的时候,门口常常是车水马龙,很多知识分子纷纷来看这张世界地图,他们看到这张地图,都很受激动,“原来世界这么大!而且中国果然在中间!”本来利玛窦所带来的欧洲版世界地图,欧洲是在中心的,但是利玛窦修改了地图,可以看到利玛窦多么细心地照顾了中国人的心态。利玛窦的文化宣教可以说非常成功。

纪念馆保存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在长廊的墙壁上还挂着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的四个伟大人物——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这也是土山湾代表作之一,原作收藏于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此外还有多媒体资料,在影像视频中,展示了徐光启和利玛窦历史性相会的一刻,另外介绍了徐光启在数学、农业、天文、历法、水利、测量、军事等多个领域的伟大贡献。

后记

徐光启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为人刚正不阿,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有力地保护了当时的传教士,他的后人也继承了他的基督教信仰。据说,后来,在清政府开始长期打压基督教的时候,徐家汇地区的百姓长达180年过着地下信仰的生活。他们坚定的信仰鼓舞了很多人。


——本文感谢剧作家姜原来老师的帮助和贡献。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